科室设置
消失的屁股针去哪了?
2024-07-25 来源:原创 3202

消失的“屁股针”去哪了?

一条#屁股针为什么消失了#?冲上了微博高位热搜,引起了大众的热议。

作为80后的我,勾起了小时候打“屁股”针的有趣回忆。趁妈妈不注意,挣开“紧箍咒”,撒腿就跑,以为这样就可以逃之夭夭。哼!想得美,任凭你拳打脚踢,也逃不出“如来佛祖的五指山”,手起针落,一气呵成,行云流水,只留下“杀猪般”的嚎叫和“一瘸一拐”的背影。

常用的注射方法包括皮内注射、皮下注射、肌肉注射、静脉注射。

①皮内注射主要用于药物过敏试验和预防注射,比如青霉素、破伤风皮试。

②皮下注射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内,常用于预防接种。

③静脉注射法是指将小量无菌液体药物经静脉注入体内的方法,比如我们常说的“打吊针”或者“挂水”。

④“屁股针”属于肌肉注射。是指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。人体肌肉组织有较丰富的毛细血管网,肌肉注射后药物和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,经血循环达到全身从而起到治疗作用。

图源:360图片

有些人认为,现在的医院不再打屁股针,是因为收费低,其实这是一种误导,医务人员又成为了“背锅侠”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:

①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,面对疾病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,口服类药物逐渐增多,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。

②头孢类抗生素使用安全性更高,代替了青霉素类。

③屁股内侧有一根坐骨神经,特别是婴幼儿,如果打针技术或者部位选择不当时,可能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,严重会导致走路困难。

图源:360图片

④肌肉注射,需要患者脱裤子,有些医疗机构的注射室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不是那么重视,可能会造成对患者隐私权的一个挑战。

⑤屁股针要突破厚达3cm的皮肤和脂肪组织,才能到达肌肉,注射前护士要进行抽吸回血,注射时针头有2/3要扎入皮肤内,多种原因导致患者疼痛感剧烈,难于忍受。

NO!“屁股针”没有消失,只是临床使用减少了,慢慢地淡出了“历史舞台”。但是有一些药物(长效青霉素、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)还是只能选择打“屁股针”,是不可替代的哟!

肌肉注射是一种相对保守、简单、安全的治疗手段,特别是高过敏体质的人群,能为医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应对抢救,确保患者生命安全。

所以说,“屁股针”该出手时就出手,江湖上还是会有“哥”的传说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郑修霞.护理学基础.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

寥廓儿童急诊科祝新锐供稿(原创)   


微信
新浪
QQ空间
豆瓣
QQ好友
取消